一、易之源头
易起源于古筮,是我国上古筮书的泛 称。它包括夏代的《连山》易,殷代的 《归藏》易,周代的《周易》。由于时代 久远,《连山》易和《归藏》易已经失 传,只有《周易》流传至今。 创易的始祖传说是伏羲氏,他创立了 卦。周文王演周易,从而奠定了我国传统 文化的基础。 周易包括《经》与《传》两大部分。 《经》是周易的主体,分上下两经六十四 卦,每卦配有卦辞。每卦有六条爻,每条 爻又配了爻辞。卦辞和爻辞就是古代先哲 占卜某个事件的例证。虽然辞意古涩难 懂,但是,就其预测功能而言,仍具有现 实意义。 周易的后半部是《十翼》,包括彖、 象、系辞、文言、说卦、序卦、杂卦等共 十篇学术文章。有说是几个朝代的作品, 也有说是孔子的作品,从语言风格上说, 说是孔子的作品真实性大些。孔子六十岁 迷上了周易,老年手不释卷,穿竹片书的 麻绳就被他翻断了三次,玩易入迷可见一 斑。
二、易的发展
斗转星移,历史在发展,朝代有更替。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增进新的 内函,特别是周易的预测功能、方法和技 术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,几乎到了百船竞 发、标新立异的程度。譬如:堪称大宗之 法的纳甲法、梅花易数、堪舆学;玄妙高 深的奇门遁甲、紫薇斗数、大六壬、占星 术;广为流传的四柱预测学、铁板神数、 手面相学、测字术、抽签术、姓名学等等,象是百花园的奇葩,千姿百态,争艳 斗奇。 在起卦的方法上也和预测技术一样,有 较大的更替和发展。有史记载,最早是使 用龟甲或兽骨烧出裂纹来判断吉凶。后来 改用五十根蓍草来占筮起卦。汉代李京房 发明了用三个铜钱摇卦来预测吉凶。宋朝 的邵雍创造了时间起卦法、方位起卦法、 颜色起卦法、声音起卦法、动静起卦法、 字数或笔划起卦法等。只要想测事, 可以随时随地,信手拈来,甚至星辰坠落、母鸡司晨,都可以用来占卜吉凶。
三、古人演易的目的何在?
古人为什么演易?那是因为古代人面对自然界的风、雷、水、火,以及山崩、地 裂等自然灾害,以为是神的遣怒,不敢也 无能力抗拒,只好听其自然,逆来顺受。 可以想象,远古时代的人类,要在天灾不 断、野兽横行、疾病加身、饥寒交迫的环 境下,寿命何其短。为求生存,还要繁衍 后代,不得不想出如何趋吉避凶的办法, 那就是“未卜先知”,实际是先卜而后知。 吉则行,不吉则避。于是,大到出兵征 战,小到丧葬嫁娶,都要占卜问卦,先知其吉凶得失而后行。
四、周易为什么会有预测功能?
这要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圣人先 哲不乏其人。他们天天面对着天、地、 山、泽、风、雨、雷、电等自然现象,为了寻找自然法则,夜夜仰观天象,日日俯察地理,时时近看人事,历经千秋百代, 洞察了天文、地理和人事运动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,总结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和知识,据而演绎成八卦。八卦成了宇宙 信息的密码,自然形态的符号。人们又利 用这个密码和符号,作为占卜吉凶的工具,为人类服务。所以说周易是一部用来占卜的书。由于它具有超时空的预测功能,所以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,周易却也能幸免于难。
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了,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智慧和知识的结晶,是集古代天文、地理、自然、人文、数学、哲学、科学、 医学等等多种学科之大成的知识宝库,真理的源泉。我们可以骄傲地说,周易不愧为中国古文化的瑰宝,尊为群经之首!它神奇的超时空的预测功能,给周易蒙上了神秘而玄妙的色彩,成为国内国际易学界人士竞相攀摘的皇冠上的明珠。 周易不是封建迷信,也不是伪科学。它 是一部古老的神秘的学科,是现代科学还 不能完全解释得清楚的科学。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未被感知、认知的世界。
相当长的时期,周易受到了禁锢和封杀, 是极不公平的,这是对古代先哲的不敬,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。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,我们有责任弘扬中国古老文化,推陈出新,古为今用,用神秘科学为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。